衛生單位已匡列接觸者98人,其中67人列居家隔離、1人列自主健康管理、其餘30人列自我健康監測。
為此毛澤東提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國號後面,以一個「簡稱中華民國」的括弧的滿足雙方的意見,即所謂的「雙重國號」方案。比如馬英九時代,許多送往大陸販售的台灣商品,包裝上都有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中蘇美英法,五個常任理事國中的一個,擁有議案否決權,何樂不為? Photo Credit: Daniel Ng @ Flickr CC By 2.0 變更國號當開國皇帝 如前所述,毛澤東與周恩來都當過中國國民黨員,和蔣中正之間的內戰不只有主義之爭,還有誰才是孫中山正統信徒之爭,所以對於是否要改國號其實是相當猶豫的。中華民國又是聯合國的五個發起國之一。其實早在去年10月,香港親中華民國團體舉辦的雙十慶祝活動就遭到港府的「技術性」干擾,除神州青年服務社等少數團體前往青山紅樓升旗並高唱國歌之外,其餘民間自發活動都被迫取消。考量到武昌起義爆發時,還沒有所謂中國共產黨的存在,且中共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又持肯定的態度,長年都以紀念辛亥革命的名義紀念雙十節。當然很多時候,關係融洽還是關係對立都是由北京拍板,中央與地方態度不同,首長與幹部的立場不一,自我打臉的情況時常發生。
早年曾參加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廖仲愷夫人何香凝,身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元老,主張繼續使用中華民國國號。雖然毛澤東對重新使用中華民國旗號是心不甘情不願,但是在蔣中正的重慶國民政府與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都在爭奪孫中山繼承人道統的情況下,中共必須要把自己打造成中華民國的捍衛者,才能夠獲得「民族主義」話語權。他違背了百年來美國卸任總統回到故鄉、打理總統圖書館的傳統,留在華府的唯一目的就是破壞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施政。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辛西婭的高級版就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夫婦 歐巴馬(Barack Obama)卸任之前說過,他和家人將留在首都,直到2018年女兒薩莎(Sasha Obama)完成高中學業——這明顯是托詞,女兒完成學業之後,他們繼續留在華府。大部分網友對這位腰纏萬貫的巨星的建議冷嘲熱諷、口誅筆伐。他希望美國開放邊境,讓移民湧入,並將數千萬非法移民統統大赦,他卻從未歡迎非法移民和窮人們入住、分享他自己的豪宅——他的豪宅足以改建成一所街友和難民收容所,可以接待上百名街友和難民。但是,她自己的財物,卻一定要牢牢守護,一分都不能少的。
現在有這麼多家庭無法維持生計,商家應允許有需要的窮人將這些商品偷走,司法機關也不應當起訴那些因絕望而偷竊基本必需品的窮人。」 歐巴馬當總統之前只是普通的中產階級,連房貸都沒有還清。
歐巴馬反對川普的修牆計畫,自己家門口卻戒備森嚴——收納移民,為什麼不從他自己做起呢?他們一家沒有選擇住在華府的黑人貧民區,沒有跟自己的同胞住在一起,而是住進了華盛頓最富有的一個區域、95%的居民都是非富即貴的白人的區域。福斯新聞主播、保守主義公共知識分子塔克・卡森(Tucker Carlson)在其談話節目中猛烈批評辛西婭說,你一定想知道,如果你今晚走入辛西婭家中,並試圖拿走一些「基本必需品」,到底會發生什麼事。這座豪宅曾被炒作到要價3500萬美元外表體面、駕駛名貴跑車的黃金單身漢Ben(史蒂芬.連Steven Yeun飾),是海美在非洲結交的好朋友,也是鍾秀口中的「韓國蓋茲比」(典故來自美國小說《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此處用來諷刺南韓有許多無所事事但卻極度富有的年輕人)。
他總是帶著淺淺笑意,彷彿看穿世俗紅塵,給人難以理解的疏離感。海美瀟灑的自由,背後是身無分文、繳不完的卡債與沒有人陪伴的孤寂,就像她所言:「如果能像本來就不存在一樣消失就好了。因為聽見非洲的布希曼人(Bushmen)將人分成兩類,分別是生理上飢餓的「飢餓者」(Little Hunger)與對生存意義求知若渴的「飢渴者」(Great Hunger),她毅然決然飛到喀拉哈里沙漠,體驗何謂真實的「飢渴者」。片中我非常喜歡的一幕,是三人坐在鍾秀老家,Ben帶來紅酒、大麻此等富者們的消遣,但背景卻是一間破舊簡陋的屋舍。
女人對他而言只是玩物,而他身邊的那些女人都有著相似特質—缺乏愛。」在井底的人終究只能望著被受限的圓形天空,無助地等待有哪個人會碰巧經過,往下瞥一眼。
三人之間形成的恐怖平衡與格格不入,是全片最令人緊繃、不自在的片刻。」海美就是這樣的人,她努力忘掉那些自己未能擁有的一切,例如那隻從未出現在她家的貓咪,以及一天只能看見一次的暖陽。
她向鍾秀說:「啞劇的重點在於——不要想著這裡有橘子, 而是必須忘掉這裡沒有橘子。只是,海美與鍾秀的個性大相逕庭,儘管缺乏物質與金錢,海美卻彷彿沒有明天般,極力燃燒自己的生命。而Ben的那句「我在這裡,也在非洲」又是另一個經過包裝的挑釁,因為對被體制壓迫的人們來說,他們所在的社會是一座永遠朝北的牢籠,沒有陽光,也沒有任何逃脫的方法。Ben的存在,正巧給予「飢渴者」海美一個全新的上流世界。不過當觀眾進入這段劇情,便會發現,它其實是全世界共有的故事。鍾秀從此崩塌,夢裡彷彿見到那座在熊熊烈火中消逝的溫室,熾熱高溫喚起內心無以名狀的憤怒之火,導致電影尾聲的那場悲劇。
故事從一位迷失的年輕人李鍾秀(劉亞仁유아인飾)開頭,文學系畢業的他立志成為一位作家,卻連小說主題都沒有頭緒,畢業後無所事事只能四處打零工。下班後,他們倆叼根菸聊著過往,也談談彼此近況,才發現原來你我都是同個世界的辛苦人。
我們可以發現,每當鍾秀在Ben的豪宅中感到不自在時,便會習慣進入相對邊緣的角落(廁所)。鍾秀極力想保護那些溫室,想證明自己也有能力阻止既得利益者的狂妄,不就是希望保護內心那塊渺小卻沉重的尊嚴嗎?但是,他最終依然錯過了,又或者這個溫室其實根本不存在。
他遇見了多年未聯繫的同鄉老友申海美(全鍾瑞전종서飾),海美的出場是強烈的,瘋狂無畏與清新脫俗在她身上奇異地毫無矛盾。生於一個由犯罪的父親與欠債累累的母親構成的破碎家庭,有時還得回到與北韓接壤的老家坡州幫忙照顧牛隻,鍾秀的左支右絀,其實便是青年世代的化身。
居住在南韓邊陲的處境彷若位於社會邊緣,年輕人往往在離開學校後,才會恍然發現社會一點也不友善,就像鍾秀肩負著沉重的家庭重擔,本該是花樣年華的年紀,卻成為社會中可有可無的迷途羔羊。擔任Show Girl的她在人群前唱歌跳舞、擺弄姿態,滿足醉翁們的意淫眼光。相較之下,鍾秀就像站在巨人旁,窘態畢露。《燃燒烈愛》埋藏許多隱喻,電影一開始,鍾秀房裡播放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興建美墨邊界」與後面一段南韓報導國內青年失業率的新聞,為觀眾刻劃出角色的社會定位。
不過,Ben做的並不是給予愛,而是從這些女人身上獲得權力欲與自負感,以一種神之視角的高度看待眾生萬物。海美心裡依舊住著渴望自由的靈魂,這是她迷戀Ben的原因。
在酒吧的一幕戲,海美表演著剝橘子的啞劇。因為對鍾秀此類底層人物而言,Ben的一言一行,都是對他們存在意義的反諷與挑釁。
此時海美一邊褪去衣服、一邊面對斜陽慢舞的經典畫面,使緊繃情緒轉變為悲傷。而整部片最重要的物件——同時也是Ben所不屑一顧且視燃燒它們為樂的——溫室,則是低層人物賴以為生的工具象徵。
表面友善的話語,遮掩不住他桀驁不馴的氣質。這個海美在等待的人出現了。他也說,之所以和海美在一起,是因為感覺她很有趣。然而,這一切又宛如鍾秀對於自由的自慰式快感,貪圖短暫的極樂高潮,隨之而來的,仍是現實如雷灌頂的空虛。
對鍾秀而言,海美追求夢想的奮不顧身與活在當下的熱血情懷,是他所渴望企及的狀態。這原是日本與美國的文本,經過導演的改編,巧妙化作南韓在地故事。
相反地,她決定去追尋更大的世界。文:彭紹宇 那些無法忘記的不存在——看《燃燒烈愛》 描述青年迷茫的電影不勝枚舉,更別說是在壓力如燜鍋般的南韓社會,但這部李滄東睽違八年才推出的《燃燒烈愛》(버닝)之所以優秀,在於它許多優美又富含力量的鏡頭意象,有的清楚,有的故事未說完,對年輕世代的觀影者來說,電影傳達的壓迫與無力感相當切實
聘僱熟悉當地禮節的在日中文人,的確是保障服務品質的聰明辦法,萬一遇上顧不得服務品質的案例,也省得煩心吧。要是真的嚇到人家,我保證一定會好好鞠躬道歉的,我自從挺直了腰桿去玩以後,該彎的時候可是一向相當軟Q呢。